TUhjnbcbe - 2025/3/30 19:22:00
靴子正式落地。年3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部分内容的公告》(下称《30号公告》),明确射频治疗仪、射频皮肤治疗仪类产品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自年4月1日起,射频治疗仪、射频皮肤治疗仪类产品未依法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不得生产、进口和销售。如今,2年过渡期已到。记者搜索发现,目前,各大电商平台上射频美容仪已全部下架。虽然早前市场有传闻称,有几家品牌已经在取证的过程中,但从目前来看,尚未有家用美容仪品牌取得第三类医疗器械证。而记者从多位从业者处也证实了此事。这也意味着近10年的家用射频美容仪的“野蛮生长”告一段落,这个曾经玩家众多、乱象丛生的市场正在逐渐进入更规范的强监管时代。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当射频美容仪不能再销售时,整个家用美容仪市场又将迎来怎样的变化?曾经野蛮生长,跨界入局者家用美容仪赛道是一个热闹的赛道,但同时也是历史短暂的赛道。大约在10年前,家用美容仪通过一些网络代购、海淘逐步进入中国市场。家用美容仪产品繁多。许多消费者印象中最初接触的美容仪是一些电动洁面仪,但最终带火家用美容仪这个赛道的是射频美容仪。随着电商直播兴起,一些大主播带货TriPollar初普美容仪、雅萌等品牌开始崛起。王怡是一名浙江美妆经销商,他也做过一些品牌的美容仪的经销商。王怡告诉记者,经销商愿意去做前述几个品牌的代理是因为射频美容仪的价格高,中间商赚得多。市面上知名的几个大品牌,通常一般的型号要元~元,而升级版的新品动辄元甚至上万元。“颜值经济”持续升温使中国家用美容仪市场迎来高速发展。魔镜市场情报数据显示,年我国面部美容仪规模超过.8亿,而年这一数字为73.24亿元,3年间增长率达到了53%。中国家电网显示,截至年我国美容仪器相关企业数量超过10万家,其中包括代工厂转型品牌、拓宽品类的小家电品牌以及从医疗器械转型的企业等。公开资料显示,截至年,小米投了3家美容仪品牌,小米集团领投美容护理品牌inFace,投资额达数千万元人民币。年成立以来,inFace曾推出inFace声波洁面仪、inFace黄金美容棒等多款美容仪器产品。此外,美的、海尔等也都曾先后推出过美容仪产品。外资美妆品牌也瞄准了这一市场,开始进入这一硬件设备赛道。年宝洁曾推出一款名为“OPTEAI素颜仪”的美容仪。而资生堂也与雅萌合作推出了自己的新品牌EFFECTIM玑妍之光,并在去年引入中国市场。百亿市场乱象丛生但高速发展的美容仪市场却引来了各种问题。由于行业门槛低、标准不完善、缺少专项监管等因素,国产美容仪的市场鱼龙混杂,乱象丛生,产品不合规、品牌被处罚的现象时而有之。年,美容仪品牌ReFa关联公司和MissArrivo幻影美容仪代运营公司在同一时间吃下罚单,两家被罚金额合计65万元。被罚的两家企业分别是爱姆缇姬(上海)商贸有限公司和上海奋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