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公示拟撤销挂网药品的通知》。
根据通告内容显示,根据《江苏省医疗保障局关于推进药品阳光采购的实施意见(试行)》《江苏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公示符合撤网条件药品的函》的要求,已按相关程序进行了审核与确认,将拟撤销挂网92个药品。从撤网的药品名单看,有不少低价药,也有不少基础大输液。
多省份药企撤销挂网伴随着这次江苏省发布的92个药品撤网的消息一出,不难发现,医药企业主动申请产品撤销挂网,是近几年医药行业内的常见现象。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甘肃、山西、海南、福建、河南、云南、江西等多地药监局都曾发布过药企宣布停止生产、暂停或关闭经营活动的公告。
如10月27日,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局发布《关于对申请撤废药品取消中标挂网资格有关事宜的通知》指出,近期有32家药企因生产线改造、成本上涨、原料短缺、停产等原因提交撤废药品的申请。
10月21日,山西省药械采购集中竞价采购平台连发两则通知,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吉林一正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共14家药企的18个药品,申请撤销集中采购中标产品平台挂网资格,企业提供了全国统一不供货承诺。
5月21日,山西省药械集中竞价采购网连发两则通知称,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等25家药品生产企业的66个品规,申请撤销直接挂网产品平台挂网资格。根据《通知》显示,相关的涉事药企也提供了全国统一不供货的承诺,相关产品都将陆续退出全国的医药市场。
1月8日,海南省医药集中采购中心发布《关于公示部分药品撤网的通知》,有个药申请撤销挂网。其中明确提出,个药品就是由于生产成本上涨、不能正常供货、生产线改造、生产线停止等原因导致停产,有28个药品是由于原料药涨价或短缺导致停产,有15个药品是由于中标价与成本倒挂导致停产。
撤销挂网代价药品一旦废标、撤网则意味着将退出市场,失去了原来的市场份额,其代价可谓是很大的。并且按照招标和征信管理的有关规则,这些申请撤销挂网生产企业还有可能被纳入信誉不佳企业名单,其他省份也有可能放弃这类企业,那企业以后继续参与投标的机会将会变得非常渺茫。
药企撤网因素药企申请产品撤网的一般理由是原料上涨、生产线改造、药品批文被收回等原因。就比如上述甘肃省32家药企因生产线改造、成本上涨、原料短缺、停产等原因提交撤废药品的申请。就药企主动申请产品撤网的现象,可以看出药品因生产线改造、原辅料包材成本上涨、环保污染等原因导致无法保障医疗机构的正常供应,可能申请暂停或撤销中标挂网。但对于现今的医药行业而言,药企频繁撤网的情况是比较普遍的。而企业之所以撤网主要是因为招标挂网价较低,且一直没有调整,随着各项成本的上涨,药企继续销售产品可能就面临着利益损失,自然不得不做出撤网的举动。医药行业“风口”何时到?当然,药企申请药品撤销挂网也只是因自身发展所决定的,并不能一味的否定医药行业的“势头。其实随着国家开启新基建快车道后,5G网络、新型数据中心、互联网+等已然成为年的关键词。
在这样的环境下,医药行业也正加速向互联网时代甚或后互联网时代演进,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触点和媒介。如医保支付面向“互联网+”的开放,也许是受益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不争的事实是,“互联网+”医保并未随着疫情的衰减而降温,反而是扩增的形式。这也让我们相信,医保支付与互联网医药的融合将成为新常态。
还有许多一些科技巨头”进*“医疗器械,如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变更了公司经营范围,新增了医疗器械(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等业务、另一家互联网巨头——腾讯通过腾讯医疗健康(深圳)有限公司成功拿到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等。
其实不难发现,医药行业的“风口”正在慢慢靠近,而医药行业这个”朝阳“也终将迎来它的”巅峰“期,未来伴随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行业分化将会更加明显,对于从事医药行业的企业或是人员来说,改变甚至转型也就凸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内容来源
医药资讯地方台(yiyaoguanchajia)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