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企业面临“4+N”带量采购,药品降到几分钱,大批知名进口品牌,小企业出局,大批代理商出局,大批医药代表失业,药品两票制。一致性评价,使本就雪上加霜的药品行业面临更加残酷的生死竞赛,药品转行器械的人数由以前十万飙升到几十万。
在医疗器械行业,有三大重磅*策决定医疗器械厂家,代理商,销售人员的生存和发展。
重磅*策一:带量采购年11月5日,国家冠状动脉支架带量采购开锣,中标结果已经出炉,其中知名进口品牌(美敦力)由以前的1.9万直接爆出元的超低价,价格降幅高达97%,勇夺价格降幅第一名,国产企业(吉威医疗)报价元嗨翻全场,还有雅培,信立泰,百多力,脉胜医疗四家企业直接被淘汰出局。这次集采给患者,医保,医院带来重大的利好消息,直接节省医疗费用亿。
IVD领域也会迎来国家集中带量采购,大热门是生化,因为生化技术成熟,国产化高,厂家产品之间的替代无障碍(开放式),市场规模也过百亿,一旦生化产品进入国家带量采购,会引发三轮淘汰。家生化企业只有十二家会生存下来,其他的家会被淘汰出局,淘汰率高达95.8%,六年以后不能做到生化产品前十二位的企业,现在就早做准备,等到国家集采生化产品就晚了。
第一轮淘汰:医院使用量排名前二十位的厂家纳入邀请序列,但按照年生化产品生化厂家就有家,会淘汰家生产企业。
第二轮淘汰:报价前十位的企业中标,又淘汰八家企业,另外二家能生存下来,医院20%的自主采购的使用量(通常是知名企业),因为国家是带80%的销量采购,医院自主采购肯定是选择正在使用的企业的产品,不会采购没有使用过的企业产品。
第三轮淘汰:中标的十家企业(产品)价格降幅会在90%以上,导致厂家超低价中标以后会拿出三把砍刀,第一刀砍费用,第二刀砍代理商,第三刀砍销售人员,药品的集中带量采购就是这样,因为药品降到几分钱,医用耗材在走药品的老路。预计生化产品进入国家集采的时间是五,六年以后。
除了生化产品,血糖仪也大概率会进入国家集采。高值耗材里人工晶体会成为大热门,因为人工晶体和冠脉支架太相似,更何况目前有二十五个省在执行人工晶体带量采购。
高值耗材和IVD产品被国家集中带量采购只是时间问题,任何企业,代理商,销售人员都回避不了,都会被面临淘汰的局面,厂家,代理商,销售人员怎样有效应对带量采购呢?
重磅*策二:医院压缩供应商数量,做打包,托管和SPD医院被托管,北京,天津,广东,尤其是贵州,河南,医院已经有70%被托管,乡镇卫生院已经有50%以上被托管。托管费用平均都已经达到20个点以上。
医院在压缩供应商数量,医院的供应商数量由家减少到了18家,医院数量由家减少到5家,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如何应对?
现在有40%医院检验科室被打包,托管,由以前十多家压缩到独家供货,被淘汰出局的代理商如何生存,和这些被淘汰代理商发生业务往来的企业又如何去应对?
重磅*策三:DRG和DIP从年DRG在全国30个城市进行试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销售模式将被迫作出改变,由于DRG是按照每一个相似病组的固定额度支付,医院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