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华区融媒体中心
五星好评怎么打呢
★★★★★
成华区围绕深化改革
聚焦“成于中优华在文商”工作主题
大力推进五大兴区战略
强力实施六大行动计划
以践行新发展理念的
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目标
奋力谱写成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篇
一起来看看
年,成华区
都开展了哪些工作
取得了哪些成效
01
社会治安
成华区以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为标准,全力推进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确保全区社会大局持续平稳有序。
●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爱成都迎大运”社会治安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奋进”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主动干预整治各类治安热点区域,积极构筑全方位、全时空、全覆盖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
●全区违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了4.04%,圆满完成了春节、全国“两会”、国庆等重大安保任务。
02
交通出行
成华区大力实施“交通畅行”工程,形成以“7环13射”骨干道路为依托的城市路网体系。
●建成轨道数量5条、车站25座,3个地铁项目开工建设、2条地铁线路年底开通运行,新开公交支线4条、新开高峰线路16条、优化调整线路条、优化调整站点个。
●全区主要道路米范围公交站点和线网设置覆盖率达85%,米满覆盖,基本形成“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慢行交通”三网融合绿色交通体系。
03
食品药品安全
成华区遵循“四个最严”要求,全力提升食药安全治理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
●全区%公立学校食堂、94.5%私立学校及大专院校食堂纳入成都市食品流通溯源电子商务平台,所学校食堂实现“明厨亮灶”。食品监督抽检批次、快检筛查3万余批次,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率%。
●依托“食品安全科普宣传体验站”,开展食药安全宣传活动10余场,检查新冠肺炎病毒检测试剂经营企业14家,试剂使用机构3家。新增85家零售药店推广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互联网+智慧监管”和远程审方、电子处方试点。
●累计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93例、化妆品不良反应33例。
04
生态与环境
成华区凝心聚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1-9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总计天,优良率73.0%,无重度污染天气,颗粒物污染天数同比减少10天,9月空气质量实现全月优良。
●持续开展流域水生态治理,强化河道水环境日常维护管理,溯源排查下河口43个,整改下河口污染源处,清除清运淤(污)泥2.7万立方米,漂浮物约29吨,两岸垃圾杂物约83吨,拆除沿河违法建设余平方米。
05
医疗卫生
成华区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卫健事业发展。
●顺利通过“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评审,纳入“第四轮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城市示范区”及国家医养联合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
●加快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2医院、1医院正式开业,医院年内建成,按三级规模打造的3医院项目以及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点位加快建设,医院医院落户成华。
●深化拓展“华西—成华城市区域医疗服务联盟”“华西妇儿专科联盟”合作,培养华西认证的社区首席医生36名、儿科医生12名、妇科医生1名,打造“华西妇儿联盟诊室”3家。
06
基础教育
成华区深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实现“高位均衡化、全面优质化、基本现代化”。
●高标准建成中小学(幼儿园)45所,高品质实施8所学校文化升级打造,率先建成4个“全省首创性”示范项目。
●实现学前三年、义务教育及“三残”幼儿入学率、高中入学率和职高生就业率“五个%”。
●全区7项教育科研成果荣获国家和省级教育成果奖,各中小学累计获评国家省市各级特色学校命名88所(次),被国务院教育督导委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
●率先在全国探索“大德育生态圈”建设模式,率先出台全国首个区县级《中小学校管理办法》,率先在全省打响“丹巴成华班”远程教育援藏品牌,创新打造全国校园足球等13项改革示范标杆,成功创建全国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
07
社区治理服务
成华区以打造高品质社区服务体系为目标,不断提升社区服务规范化水平。
●深化社区体制机制改革,分解细化18项改革任务,探索在龙潭新经济产业功能区管委会派驻党群服务站,填补园区1.66万居民民生服务空白。
●深入推进“双示范”建设,整体推进9个示范社区、2个示范产业社区、12个示范小区建设,重点打造杉板桥产业服务型国际化社区建设,实施党建引领、服务场景营造等7类11个重点项目。
●开展“爱成都迎大运”共建共治共享行动。投放“爱成都迎大运”主题海报、公益广告0余幅,播出迎大运宣传视频30万余条次。开展环北湖荧光夜跑等近百场大众性活动,组织发动家驻区单位、余家商家企业、近20万居民群众参加激发全民运动活力。
●举办第二届成华区社区规划品质提升项目评审暨“城视成画”社区规划设计节。促进社区规划项目落地落实,目前已累计建设社区规划项目个。
08
文体活动
成华区加大文化体育建设力度,全区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档升级。
●全区建成文体设施3处,打造街道综合文体活动中心14处,平均面积达平方米,建成社区文体活动室处,投用全民健身路径点位个、街头篮球场47片,15分钟公共文体服务圈基本建成。
●为广大市民提供“沙河流韵”、街头音乐秀、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多元化群众性文体惠民活动,1-9月,开展各类群众活动场,其中文化活动场,公众教育场,读书看报活动场。
●以“品牌塑造”为追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第八届“成华榜样”颁奖典礼、“爱成都迎大运颂国庆”等主题活动,形成具有成华人文精神特质和时代精神的文化活动品牌,积极塑造“魅力成华”新形象。
09
法律服务
成华区推进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人民首位的“大服务”格局、共建共治的“大治理”格局、法治引领的“大普法”格局。
●深化“全业务全时空”服务网络体系,提档升级公共法律服务“区-街-社”三级实体平台,建成“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为企业免费提供法律服务次,全面推行公证业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法律援助“全域通办”,办理公证案件件,服务群众10余人次,受理法律咨询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件,提供法律援助人次,挽回经济损失.9余万元。
●创新“全领域精准式”法治宣传方式,组织开展“法治四川行”一月一主题集中宣传等活动0余场次。探索“全方位协同式”基层治理机制,1-9月调处各类矛盾纠纷件,涉及金额.63万元,群众满意率%。
●筑牢“全天候法治化”疫情防控堤坝,组建疫情防控“百人法律服务团”,入户摸排3万余人,制作法律提示5万份,化解矛盾纠纷余件。
10
社会保障
成华区坚持将提升社会保障能力作为改善民生、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感获得感的有效抓手,推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扎实开展稳就业和促社保工作。组织“春风行动”“蓉漂人才荟”“高校毕业生双选会”等系列招聘活动12场,提供岗位2.2万个,新增城镇就业人,吸纳大学生就业创业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万元、稳岗补贴万元、支出就业创业补助万元、职业技能提升资金万元。落实社保费阶段性减免政策,为2.58万家企业减免养老、工伤、失业保险费共计8.5亿元。
●扎实开展住房保障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为户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发放租赁补贴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户,完成比例.3%。加大历史建筑保护力度,将、仓库,四川石油管理局成都总机械厂旧址三处老建筑,纳入成都市第十七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11
网络理政
成华区围绕“基础在网、关键在理、核心为民”,扎实推进网络理政工作。
●24小时全时段、全流程在线服务辖区市民,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现社会诉求‘一键回应’。
●在全市率先打通各类民生诉求数据共享通道,积极探索“网络理政+”模式,加强“”(非)警务事件、维稳信访、营商环境等渠道互联互通,设置双中心推送、紧急事件绿色通道、营商环境专线坐席,解决非警务事件和紧急疑难诉求,提高转办质效。
●以新科技赋能网络理政,推动平台智能改造、智慧升级建设,以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实时动态监测辖区内各类热点难点问题,有效预警、智能签派、高效办理,提升服务办理效能,年1-9月,网络理政办件量达件,月均办结量0余件,解决率、满意率超过92%,平均回复周期4.85个工作日。
12
政务公开
成华区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1—9月,依托政府网站等渠道,向社会主动公开“三大攻坚战”、新冠肺炎疫情、优化营商环境等领域政务信息2.36万余条(其中政府信息条)。
●公开基层党务、居务及便民服务等事项信息15.4万余条,依法规范办理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件,按期办结率%。
13
办事效率
成华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便企利民为导向,全面建设成华特色“蓉易办”服务品牌,全力打造“审批最少、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政务服务环境。
●推行三级政务服务体系,设有5个区级服务大厅、11个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83个社区服务站。
●探索推进智慧政务场景应用建设,在全区范围内设置12个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站点,打造10个“市民驿站”、1个警务驿站,建设21个天府通终端,22个支付通终端,实现更多的政务服务“不打烊”“全年无休”。
●目前,全区全程网办事项数量达项,依申请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政务服务事项承诺提速率达73%,全区范围内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4个工作小时以内。
来源:成华服务
原标题:《
成华人,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答卷来了~期待您的五星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