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基于工程师红利和高固定资产产出比,中长期战略性看好国内CDMO行业》
《CXO赛道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国内CDMO龙头企业凯莱英》
《中国医药外包龙头药明康德》
《全流程优势的CXO龙头康龙化成》
《国内临床CRO龙头泰格医药》
今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昭衍新药,公司秉承“服务药物创新,专注于药物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性评价和监测的宗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呵护人类健康”的愿景,建立了独具特色的药物临床前研究服务、临床服务、药物警戒服务、优质实验动物的繁殖和销售以及基因编辑模式动物定制服务的黄金产业链,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优质服务。
药物研发外包服务是药物研发的“卖水人”,相比于药企只有在药物研发成功上市后才可以获得巨额回报,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即可提供服务并不断确认收益,且能有效规避新药研发成功的巨大风险,实现先于药企实现业绩爆发,全球药物研发外包服务市场增速(10%左右)明显高于药品市场增速(4%左右)。
在全球研发投入和外包渗透率持续提高的双轮驱动下,药物研发外包服务行业有望长期持续高景气,同时国内凭借人才、成本与病患资源等优势,成为全球药物研发外包服务产业转移的重要目标地,占全球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当下,国内医药行业正在经历“仿制药为主”向“创新为方向”的产业升级,正迎来创新药的黄金发展时代,近年来CDE批准的新药快速增加,预计国内药物研发投入将实现20%以上的增速,同时伴随全球药物研发外包服务向国内的产业转移,国内药物研发外包服务市场全面爆发,空间巨大。
毒理学研究贯穿于新药发现、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和上市后的整个过程中。最初,药物毒理学家在药物开发中的作用仅局限于中后期参与药物的临床前毒性评价,不能积极主动地指导和协调新药开发的前期工作,导致许多有很好开发前景的药物由于毒性或其他安全性因素而中途夭折;即使经过结构改造后最终进入医药市场,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人为地拉长了新药研发周期。因此目前的研究思路是将药物毒理学研究贯穿于新药研发的整个过程中。
公司主营业务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服务主要指临床前毒理学研究,包括安全药理学试验、单次给药毒性试验、重复给药毒性试验、毒代动力学试验、生殖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致癌试验、局部毒性试验、免疫原性试验等评价试验等。
在新药研发的各个阶段,药理毒理评估的外包渗透率最高,达到70%,在整个CRO行业中几乎是外包意愿最高的业务。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外包渗透率高的原因为:1)数据显示临床前安全性评价费用约占全部研发费用3%,费用占比低,药企的成本敏感性不高;2)非临床安全性评价需要较多的动物饲养甚至训练成本,这部分业务外包对药企来说性价比更高。
从市场空间来测算,一般化学一类药和治疗用生物药品,申报临床前都需要做动物安全性评价;根据米内网新药IND受理情况,即合计从年个品种到年上升到个品种,期间复合增长为10.24%;同时伴随着近年来实验动物价格提升、人员成本提升,订单价格也呈现提升趋势,综合考虑IND申报数量和订单价格上升,预计整个药物安全性评价市场规模在50亿元左右、并且行业呈现20%~30%的增长。
目前国内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市场的竞争者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专注于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地方性研究所,比如成都华西海圻(国家成都新药安全性评价中心)和上海益诺思(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国内外的认证和资质较齐全,项目经验丰富,但预计在产能扩张程度上要慢于已经上市的公司;第二类,侧重于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已上市临床前CRO公司,比如昭衍新药和美迪西;第三类,即综合性的临床前CRO公司,目前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业务占比较小,比如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
公司是中国首批通过美国FDA的GLP检查,并同时具有AAALAC(国际实验动物福利审查认证协会)认证和中国CFDA、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GLP认证资质的临床前CRO。这标志着公司GLP体系、法规依从性达到国际水平,公司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和国际化发展规划实现中均取得了较大的优势。
一、安评龙头
昭衍新药成立于年;年开展首个基因治疗药物的安全性评估;年昭衍(苏州)成立;年昭衍(美国)成立;年上交所上市;年收购美国的一家临床前CRO公司Biomere;年H股上市。
二、业务分析
-年,营业收入由1.85亿元增长至6.39亿元,复合增长率28.13%,19年同比增长56.40%,Q3实现营收同比增长81.23%至6.32亿元;归母净利润由0.49亿元增长至1.78亿元,复合增长率29.43%,19年同比增长64.64%,Q3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3.19%至1.18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由0.35亿元增长至1.55亿元,复合增长率34.66%,19年同比增长71.41%,Q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1.34%至0.99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由0.82亿元增长至1.48亿元,复合增长率12.54%,19年同比下降15.89%,Q3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增长.41%至2.24亿元。
分行业来看,年药物临床前研究服务实现营收同总比增长56.23%至6.29亿元,占比98.56%,毛利率增加0.17pp至53.31%;药物警戒服务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5%至.29万元,占比0.34%,毛利率增加.17pp至-39.12%;实验动物及附属产品销售业务实现营收同比下降12.11%至.18万元,占比0.67%,毛利率增加3.92pp至31.76%;临床服务实现营收.40万元,占比0.43%,毛利率42.07%。
年公司前五大客户实现营收.90万元,占比13.97%,其中第一大客户实现营收.60万元,占比4.10%。
三、核心指标
-年,毛利率由53.19%下降至16年低点50.46%,17年提高至高点56.27%,随后逐年下降至52.64%;期间费用率15年上涨至高点28.33%,而后下降至16.52%,其中销售费用率由1.08%上涨至1.95%,管理费用率15年上涨至高点26.46%,而后下降至14.89%,财务费用率由2.14%下降至-0.32%;利润率由26.51%下降至16年低点21.38%,随后逐年提高至27.87%,加权ROE由34.91%下降至18年低点17.99%,19年提高至24.35%。
四、杜邦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由图和数据可知,14-16年净资产收益率的下降是由于利润率和权益乘数的下降,17-18年净资产收益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权益乘数的下降,19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的提高。
五、研发支出
年公司研发费用较上年增长67.28%至.74万元,占比6.20%。
年公司人均产出和利润分别是52.24万元、14.57万元,创近年来新高。
六、估值指标
PE-TTM.71,位于上市以来高位。
根据机构一致性预测,昭衍新药年业绩增速在33.01%左右,EPS为1.89元,17-22年5年复合增长率46.33%。目前股价.43元,对应年估值是PE68.33倍,PEG2.07。
看点:
我国CRO行业仍然处于高景气度阶段(且短期内看不到行业拐点下行的先行指标),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药物安全性评价龙头在手订单丰富,产能建设和投入使用有序进行,产业链上下游拓展业务发展态势向好,布局海外市场。公司发展思路清晰,在优势的临床前CRO业务,有序的进行规模化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立足优势的临床前CRO业务,积极进行上下游拓展;积极打造国际化服务能力。.短期随着公司广西梧州猴舍的投入使用及Biomere能力的建设,长期伴随H股上市带来海外品牌力的提升,公司将持续受益于国内市场β红利及海外市场增量带来的高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