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代理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金医药险全链路在线化亟待普及
TUhjnbcbe - 2024/9/30 17:35:00
白癜风初期能治好么 https://m.39.net/pf/a_4793216.html

来源:金融界网站

作者:中金公司研究部

疫情期间,以慢病患者为代表的非新冠患者难以及时满足基本就医需求,多地积极探索,因地制宜,突破“互联网+险”。中金公司研究部认为,已有方案仍存痛点,建议同时推进“互联网+医”、“互联网+药”、“互联网+险”发展,加快普及“医+药+险”全链路在线化。

摘要

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生态现状:“互联网+医+药”初步落地

跨时空、联结性、共享性、数据沉淀及全程留痕等特点,使得health-tech赋能医药行业具明显优势,突破传统痛点。早期,“互联网+医”、“互联网+药”独立发展,分别重构问诊、购药场景,目前“医+药”在线合一模式初步落地,B2C及O2O购药场景加快普及,进一步提升患者体验感,但并未实现医保在线支付。

疫情进一步催生“互联网+医+药+险”需求,多地积极突破“互联网+险”

疫情期间,以慢病患者为代表的非新冠患者难以及时满足基本就医需求,进一步催生“医+药+险”全链路在线化需求,多地积极探索,突破“互联网+险”。

模式一:以医疗机构个体为主,医院提供复诊,为符合条件的慢病患者提供远程复诊服务,并打通医保在线支付,医院、成都医院(医院运营,突破医生资源限制)为代表;

模式二:以市级为统筹,医院平台,仅医院资质的实体医疗机构开放在线医保政策,以衢州市、南京市、宜昌市等为代表;

模式三:以市级为统筹,开创性医院并对接医保,组织当地符合资质的药店为慢病患者提供全链路服务,以武汉市(具有特殊性)为代表。

已有方案仍存痛点

我们认为,已有方案仍存痛点,大量慢病患者依然难以及时满足基本就医需求。

服务机构受限:除武汉市以外,其余省市方案的服务主体都仅医院资质的实体医疗机构,屈指可数,且并医院(平台)开放;

服务患者受限:多地仅限在提供远程复诊的医疗机构有历史就诊记录的患者;

服务病种受限:多地仅限部分慢病病种的远程复诊与医保支付。

我们建议:加快普及“医+药+险”全链路在线化

我们认为,对慢病患者而言,“医+药+险”需求三位一体,需同时推进“互联网+医”、“互联网+药”、“互联网+险”发展,才能普及“医+药+险”全链路在线化。

“互联网+医”:加快实体医院建设进度,支持更多服务主体满足当地患者需求;基层及偏远地区可借助医联医院开展服务;

“互联网+药”:加快工业企业、零售企业全渠道布局进度,满足患者用药需求;

“互联网+险”:加快各地医保信息化建设;加快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医保电子凭证,并探索慢病患者“异地远程就医,当地医保结算”模式;在监管可控下医院/互联网医药零售平台与线下机构同等的医保政策支持;

“互联网+监管”:全面监管在线诊疗、药品销售、医保支付、个人数据安全等。

目录

1.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现状:“互联网+医+药”初步落地

1.1技术层面,Health-tech赋能医药行业具明显优势

1.2产业层面,“互联网+医”及“互联网+药”不断发展,并进一步实现“互联网+医+药”

1.3政策层面,国家不断发文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

2.疫情期间,进一步催生“互联网+医+药+险”发展需求

2.1新冠防疫期间,全民培养“互联网+医/药”使用习惯

2.2新冠防疫之外,基本就医需求难以及时满足成为新困境

2.3慢病患者痛点显现,催生“互联网+医+药+险”发展需求

3.多地突破“互联网+险”,尝试“医+药+险”全链路在线化

3.1国家高度重视,天津、江苏、上海率先发文将“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

3.2多省市积极创新探索,着力解决“医+药+险”全链路在线化

4.“医+药+险”全链路在线化亟待普及

4.1已有方案仍存多方痛点

4.2我们建议:加快普及“医+药+险”全链路在线化

4.3疫情结束后,“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会带来哪些深远影响?

正文

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现状:“互联网+医+药”初步落地

技术层面,Health-tech赋能医药行业具明显优势

网络时代之所以能够改变传统行业的发展趋势,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使得消费者可以追求更高效、更便捷、更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核心特征:跨时空、联结性、共享性、碎片数据沉淀以及全程留痕。我国医药行业长期存在诸多痛点,面临严峻的挑战:医疗资源分布失衡,基层医疗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患者“看病难”;医院终端“以药养医”,药品定价机制扭曲,患者“看病贵”;零售终端“高毛趋利”,专业的药事服务意识与水平堪忧;医保管理能力欠缺,套保骗保监控不到位,医保异地结算难度较大等等。医疗行业诸多痛点可以通过技术层面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进而提升行业运行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图表:health-tech赋能医药行业具明显优势

资料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产业层面,“互联网+医”及“互联网+药”不断发展,并进一步实现“互联网+医+药”

“互联网+医”早期以在线挂号为主,不断扩展至在线问诊。早期,以挂号网(现更名为“微医”)为代表的企业为患者提供在线挂号服务,与各大医疗机构实现联结;以春雨医生为代表的企业为医生提供在线交流平台;随着行业不断演化,“互联网+医”开始出现在线问诊场景,患者可以医院平台,通过图文信息、视频、语音等方式实现医患沟通,常见病与慢性病成为线上问诊的主要领域。此外,诸多实体医医院平台,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

“互联网+药”早期以B2C模式呈现。传统医院、社会化药房等线下实体终端实现购买,自“互联网+”开始向医药行业渗透以来,消费者的购药场景在不断发生变化。“互联网+药”早期以B2C模式呈现,消费者可以在天猫医药馆、京东健康等平台在线选择商家,包括各平台的自营门店(如有),或者传统连锁药店在平台上开的旗舰店等,最后由物流企业实现配送。

图表:“互联网+药”早期以B2C模式呈现,消费者实现跨区域在线(互联网药店)购药场景

资料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药店+配送”模式为“互联网+OTC”提供O2O场景。随着国内物流体系建设的不断加强,诸如饿了么、美团等O2O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配送效率,解决诸多领域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于是O2O也逐步出现在“互联网+药”的场景中。近几年,以叮当快药为代表的医药新零售企业快速发展;年至今,以“线下药店+美团/饿了么等”合作模式迅速将O2O购药场景在消费者中普及,消费人群以年轻人为主,且主要品类为常见病用药,集中在OTC、保健品等领域。

图表:“互联网+药”进一步向O2O发展,消费者实现同城内无需进店的购药场景

资料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互联网+医”及“互联网+药”进一步向“互联网+医+药”发展。对于患者而言,“医”和“药”通常缺一不可,“互联网+医”及“互联网+药”的独立发展使得患者出现“诊药分离”现象。年开始,医疗、医药、运力等多方开始联结,以患者就医需求为中心实现功能融合,线上线下逐步融为一体,“互联网+医+药”模式出现。

以阿里健康、京东健康为代表的医院的电子处方流转至自营药房,并通过第三方或自有配送体系实现B2C“送药上门”服务。

以微医、平安好医生为代表的医院的电子处方分配给消费者所在地区的实体药店,并通过第三方配送体系实现O2O“送药上门”服务,这也使得处方药开始具有O2O购药场景。

未来,随着实体医疗机构不医院的建设与运营,并接入处方流转系统,与院外药房形成“医药分家”,我们认为,更多的处方药将为患者提供O2O购药场景。

图表:“互联网+医+药”的发展,使得处方药开始具有无需进店的O2O购药场景

资料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政策层面,国家不断发文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

政策频出,国家高度重视“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近年来,从国家政策的明确支持层面上看,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高度重视“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年9月,《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医院管理办法(试行)》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发布,进一步深化“互联网+医疗”的细则;年8月,新版药品管理法出台,坚持线上线下相同标准、一体监管的原则,从基调上并未禁止网售处方药(除部分特殊管理药品),为未来网售处方药进一步实践探索留有空间。

疫情期间,国家全面推进health-tech在互联网诊疗领域应用。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国家积极在全民范围内推广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2月份集中及时出台多个文件,推进health-tech在互联网诊疗领域应用,大力发挥health-tech在防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图表:政策层面,国家不断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

资料来源:国务院办公厅,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疫情期间,进一步催生“互联网+医+药+险”发展需求

新冠防疫期间,全民培养“互联网+医/药”使用习惯

疫情期间,国家不断发文推进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的开展,诸多流量平台如抖音、快手、微博、今日头条、百度、腾讯等开放入口供第三方医院提供新冠义诊服务,“互联网+医”的使用习惯在全国范围内加速培养。诸如好大夫在线、微医、春雨医生、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妙手医生等积极为全民提供问诊服务,各应用软件问诊量均有提升。此外,为了在线购买防疫产品,诸如口罩、酒精、感冒类药品、增强抵抗力类保健品等,全民同时增加了对各类“互联网+药”(含B2C与O2O模式)的使用频率。

图表:疫情期间,诸多第三方医院(平台)在“互联网+医”中发挥重要作用

资料来源:各大APP,中金公司研究部注:统计截至2月16日,所有入口界面存在随APP本身更新而变动的可能

图表:年春节期间医药O2O启动次数增长明显

资料来源:易观,易观千帆,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年春节期间医药B2C日活人数增长明显

资料来源:易观,易观千帆,中金公司研究部

新冠防疫之外,基本就医需求难以及时满足成为新困境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医疗资源聚力驰援一线,齐心协力,争取早日抗疫胜利。然而,在应对突发卫生事件过程中,各地也不断开始出现群众基本就医需求不能及时得到满足的现象,尤其是慢病患者,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因素导致新困境的产生。

客观因素:医院部分门诊停诊、部分药店停业等疫情防控措施;

主观因素:慢病患者具有特殊性,线下复诊增加交叉感染风险,希望借助“互联网+”;

感染风险高:多为老年人或体质弱人群,与新冠易感人群重合度高;

定期需复诊:长期服药,需定期去医疗机构复诊,增加交叉感染风险;

治疗不能停:对于部分慢病患者,如若停药,将面临生命危险。

慢病患者痛点显现,催生“互联网+医+药+险”发展需求

慢病患者的特殊性使得患者需要借助“互联网+”实现足不出户的诊疗购药服务,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但广大慢病患者也遇到各类痛点,催生“医+药+险”全链路在线化需求。

各地医院建设水平不一:虽然国家及时推进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但各地医院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省市没有对医院资质进行审批,有的省市当地医疗信息化水平低,导致无法及时开展医院建设与运营。

院外出现“诊药分离”现象:随着国家鼓励慢病在线问诊,不少平台型医院调配全国医师力量开展慢病复诊,给予患者慢病续方服务。然而,不少药品在院内与院外供应上有一定区别,或者在不同地区供应上有区别,导致即使患者通过院外实现复诊续方,也无法在院外购买到相关药品,实际购药需求难以得到最终满足。

“互联网+险”并未放开:即使慢病患者实现了远程“续方”+“购药”,由于各地政府基本未放开“互联网+险”,支付基本以自费为主,大多数省市的慢病患者在远程复诊时无法享受与院内复诊同等的医保支付权利。

图表:各地慢病患者均不可实现“互联网+险”(多地紧急出台应对措施前)

资料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备注:*此处我们没有考虑宿迁(对京东大药房予以医保支持)和衢州等(见附录部分的案例参考)模式;对于O2O及B2C模式还需进一步考虑疫情期间各地的物流能力,以及药房自身的备货情况。

多地突破“互联网+险”,尝试“医+药+险”全链路在线化

国家高度重视,天津、江苏、上海率先发文将“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

国家高度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金医药险全链路在线化亟待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