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徐峥主演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以好口碑迅速传播。电影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的是“中国代购抗癌仿制药第一人”的陆勇,帮助白血病病友从印度购买仿制药被捕的故事。
事实上,仿制药之所以流行是因为专利药太贵了。新药研发成本高,但是推出后有专利保护期,期间可以垄断市场,刺激了药企的投入。然而保护期一过,仿制药的出现就会大幅压低价钱。所以药企只能尽可能地给药品定高价,才能收回研发成本并实现盈利。为了维持社会新药研发的动力与热情,专利药必然贵。
药物研发是一个耗时长、耗资多、风险高的行业,很多研发能力较弱的小型药企只能将此业务外包,大药企为了分散风险,便于多维开展研发业务,也愿意将此业务外包,目前CRO(即合同研发组织:通过合同为药企提供药物研发服务的机构)已成为医药生物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
目前的CRO服务包括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技术成果转化、咨询等,在临床实验中,CRO公司和医生、国家药物评审中心、制药企业等多方对接完成研发。
药研社就是这样一个临床研究新服务协同平台,创立于年12月,为药物研发机构提供解决方案。
用共享模式解决医药研发行业痛点
药研社创始人兼CEO孙美林是北京医科大学医学学士,上海交通大学MBA,有着4年临床医生经验,7年辉瑞销售管理经验,6年医药研发经验,创业前担任国内知名CRO公司副总裁。
药研社创始人兼CEO孙美林
多年的从业经验使她认识到,中国药物研发外包领域痛点颇多。首先,药物研发起步晚,专业人才缺乏,年度平均离职率约40%,直接导致人力成本高;其次,药物研发方式原始,数据及工具闭塞、业务系统流程不健全、数据沉淀稀疏、技术参与相对空白等,大大影响了临床研究的成本、效率和质量。
这其中还涉及到耗时长的问题,一般传统医药研发外包公司拿到药企的研发项目以后,通常按照医院、组建执行团队,整个一到两年研发过程的监督跟踪相对艰难。
瞄准药物研发行业现阶段的共性痛点,结合中国药物研发领域多亿的市场规模和年度29%的市场增长空间,孙美林于年12月创立了药研社。
创业30个月以来,公司首先以工具切入,推出了药研发APP、临研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