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本文汇编了市场监管领域举报(投诉)法律、行*法规共计40件。分为三个大类:
明示规定予以举报奖励的法律规范明示规定告知处理结果的法律规范未明示奖励、告知的法律规范特别说明:本文仅收录法律、行*法规,原工商、食药、质监的部门规章暂未整理。
一、明示规定予以举报奖励的法律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年1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8号公布)
第三十五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有权向标准化行*主管部门、有关行*主管部门举报、投诉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
标准化行*主管部门、有关行*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开受理举报、投诉的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并安排人员受理举报、投诉。对实名举报人或者投诉人,受理举报、投诉的行*主管部门应当告知处理结果,为举报人保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举报人给予奖励。
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1号公布年10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公布根据年12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第十二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依法向有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一)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或者接到举报发现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
(二)为制定或者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
(三)为确定监督管理的重点领域、重点品种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
(四)发现新的可能危害食品安全因素的;
(五)需要判断某一因素是否构成食品安全隐患的;
(六)国务院卫生行*部门认为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其他情形。
第一百零三条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事故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卫生行*部门报告。
县级以上人民*府农业行*等部门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事故举报,应当立即向同级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通报。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接到报告的县级人民*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向本级人民*府和上级人民*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县级人民*府和上级人民*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上报。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隐匿、伪造、毁灭有关证据。
第一百一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部门应当公布本部门的电子邮件地址或者电话,接受咨询、投诉、举报。接到咨询、投诉、举报,对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受理并在法定期限内及时答复、核实、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并书面通知咨询、投诉、举报人。有权处理的部门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及时处理,不得推诿。对查证属实的举报,给予举报人奖励。
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举报人举报所在企业的,该企业不得以解除、变更劳动合同或者其他方式对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
第一百一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部门应当加强对执法人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专业知识与执法能力等的培训,并组织考核。不具备相应知识和能力的,不得从事食品安全执法工作。
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发现食品安全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有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以及不规范执法行为的,可以向本级或者上级人民*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部门或者监察机关投诉、举报。接到投诉、举报的部门或者机关应当进行核实,并将经核实的情况向食品安全执法人员所在部门通报;涉嫌违法违纪的,按照本法和有关规定处理。
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拒绝、阻挠、干涉有关部门、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事故调查处理、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违反本法规定,对举报人以解除、变更劳动合同或者其他方式打击报复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承担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法
(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9号公布)
第九条国家鼓励公民举报*品违法犯罪行为。各级人民*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予以保护,对举报有功人员以及在禁*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四条禁止非法传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化学品的制造方法。公安机关接到举报或者发现非法传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化学品制造方法的,应当及时依法查处。
4、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年7月25日国务院第次常务会议通过年7月26日国务院令第号公布)
第十九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有权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举报经调查属实的,受理举报的部门应当给予举报人奖励。
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公布本单位的电子邮件地址或者举报电话;对接到的举报,应当及时、完整地进行记录并妥善保存。举报的事项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受理,并依法进行核实、处理、答复;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转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并告知举报人。
5、直销管理条例
(年8月23日国务院令第号公布根据年3月1日国务院令第号《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
第三十七条工商行*管理部门应当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对违反本条例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并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工商行*管理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对举报有功人员,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6、禁止传销条例
(年8月10日国务院第次常务会议通过年8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号公布)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工商行*管理部门、公安机关举报传销行为。工商行*管理部门、公安机关接到举报后,应当立即调查核实,
依法查处,并为举报人保密;经调查属实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举报人给予奖励。
7、制止牟取暴利的暂行规定
(年1月11日国务院批准年1月25日国家计划委员会令第4号发布根据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法规的决定》修订)
第十条对生产经营者牟取暴利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价格监督检查机构投诉或者举报。
价格监督检查机构受理投诉或者收到举报后,应当及时调查核实情况,依照本规定予以处理,并根据情况对举报者给予奖励。
8、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年1月24日国务院令第号公布)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有权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行*监察等有关部门举报。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受理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和检验检测违法行为的举报,并及时予以处理。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行*监察等有关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四十九条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人员利用检验检测工作故意刁难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有权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投诉,接到投诉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第五十一条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根据举报或者取得的涉嫌违法证据,对涉嫌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向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调查、了解与涉嫌从事违反本条例的生产、使用、检验检测有关的情况;
(二)查阅、复制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的有关合同、发票、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三)对有证据表明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或者有其他严重事故隐患、能耗严重超标的特种设备,予以查封或者扣押。
9、易制*化学品管理条例
(年8月26日国务院令第号公布根据年7月2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改根据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改根据年9月18日国务院令第号《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六条国家鼓励向公安机关等有关行*主管部门举报涉及易制*化学品的违法行为。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为举报者保密。对举报属实的,县级以上人民*府及有关行*主管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10、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年1月4日国务院令第号公布年2月12日国务院第39次常务会议第一次修正根据年5月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第六十一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应当公布本单位的联系方式,接受咨询、投诉、举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接到与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有关的咨询,应当及时答复;接到投诉、举报,应当及时核实、处理、答复。对咨询、投诉、举报情况及其答复、核实、处理情况,应当予以记录、保存。
有关医疗器械研制、生产、经营、使用行为的举报经调查属实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对举报人应当给予奖励。
二、明示规定告知处理结果的法律规范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年10月2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
第五十三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有权向工商行*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投诉、举报违反本法的行为。工商行*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开受理投诉、举报的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接到投诉、举报的部门应当自收到投诉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予以处理并告知投诉、举报人。
工商行*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有权向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举报。接到举报的机关应当依法作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告知举报人。有关部门应当为投诉、举报人保密。
第七十三条工商行*管理部门对在履行广告监测职责中发现的违法广告行为或者对经投诉、举报的违法广告行为,不依法予以查处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工商行*管理部门和负责广告管理相关工作的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
有前两款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年9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
第十六条对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监督检查部门举报,监督检查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监督检查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开受理举报的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并为举报人保密。对实名举报并提供相关事实和证据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第一次修正年10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二次修正)
第三十七条消费者协会履行下列公益性职责:
(一)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提高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引导文明、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
(二)参与制定有关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
(三)参与有关行*部门对商品和服务的监督、检查;
(四)就有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向有关部门反映、查询,提出建议;
(五)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
(六)投诉事项涉及商品和服务质量问题的,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鉴定人鉴定,鉴定人应当告知鉴定意见;
(七)就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支持受损害的消费者提起诉讼或者依照本法提起诉讼;
(八)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评。
各级人民*府对消费者协会履行职责应当予以必要的经费等支持。
消费者协会应当认真履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职责,听取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社会监督。
依法成立的其他消费者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及其章程的规定,开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活动。
第三十九条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三)向有关行*部门投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十六条消费者向有关行*部门投诉的,该部门应当自收到投诉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予以处理并告知消费者。
14、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
(年7月23日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通过年8月7日国务院令第号公布)
第十三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现企业公示的信息虚假的,可以向工商行*管理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工商行*管理部门应当自接到举报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进行核查,予以处理,并将处理情况书面告知举报人。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依照本条例规定公示的企业信息有疑问的,可以向*府部门申请查询,收到查询申请的*府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书面答复申请人。
第十五条工商行*管理部门对企业公示的信息依法开展抽查或者根据举报进行核查,企业应当配合,接受询问调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相关材料。
对不予配合情节严重的企业,工商行*管理部门应当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
15、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
(年8月6日国务院令第号公布)
第九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有权向查处部门举报无证无照经营。
查处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开受理举报的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并安排人员受理举报,依法予以处理。对实名举报的,查处部门应当告知处理结果,并为举报人保密。
16、食盐专营办法
(年5月27日国务院令第号发布根据年12月7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法规的决定》修订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号修订)
第二十五条盐业主管部门、食盐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本部门的联系方式,方便公众举报违法行为。
盐业主管部门、食盐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接到举报,应当及时依法调查处理。对实名举报,盐业主管部门、食盐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
三、未明示奖励、告知的法律规范
1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
(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年9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修订)
第五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府负责中小企业促进工作综合管理的部门应当建立专门渠道,听取中小企业对*府相关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督促改进。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府有关部门和有关行业组织应当公布联系方式,受理中小企业的投诉、举报,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调查、处理。
第五十四条任何单位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向中小企业收取费用,不得实施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罚款,不得向中小企业摊派财物。中小企业对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有权拒绝和举报、控告。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年8月30日通过,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8号公布)
第三十八条反垄断执法机构依法对涉嫌垄断行为进行调查。
对涉嫌垄断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反垄断执法机构举报。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为举报人保密。
举报采用书面形式并提供相关事实和证据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进行必要的调查。
19、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2号公布)
第三十八条*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对价格违法行为的举报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对价格违法行为进行举报。*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对举报人员给予鼓励,并负责为举报者保密。
20、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根据年7月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8号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令第七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五部法律的规定》第三次修正)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违法嫌疑证据或者举报,对涉嫌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对当事人涉嫌从事违反本法的生产、销售活动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向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调查、了解与涉嫌从事违反本法的生产、销售活动有关的情况;
(三)查阅、复制当事人有关的合同、发票、帐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四)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或者有其他严重质量问题的产品,以及直接用于生产、销售该项产品的原辅材料、包装物、生产工具,予以查封或者扣押。
2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第一次修订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7号公布根据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次会议通过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第五十八条卫生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应当自觉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单位和个人有权向上级人民*府及其卫生行*部门举报违反本法的行为。接到举报的有关人民*府或者其卫生行*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第六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府卫生行*部门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本级人民*府、上级人民*府卫生行*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法履行传染病疫情通报、报告或者公布职责,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
(二)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传播时未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
(三)未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及时查处的;
(四)未及时调查、处理单位和个人对下级卫生行*部门不履行传染病防治职责的举报的;
(五)违反本法的其他失职、渎职行为。
22、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次会议通过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公布)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举报涉及特种设备安全的违法行为,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处理。
第五十六条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及其检验人员利用检验工作故意刁难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有权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投诉,接到投诉的部门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第六十一条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在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进入现场进行检查,向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调查、了解有关情况;
(二)根据举报或者取得的涉嫌违法证据,查阅、复制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的有关合同、发票、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三)对有证据表明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或者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特种设备实施查封、扣押;
(四)对流入市场的达到报废条件或者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实施查封、扣押;
(五)对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作出行*处罚决定。
2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许可法
(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号年8月27日公布)
第六十五条个人和组织发现违法从事行*许可事项的活动,有权向行*机关举报,行*机关应当及时核实、处理。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年8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根据年8月30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三次修正)
第六十二条县级以上工商行*管理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违法嫌疑证据或者举报,对涉嫌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询问有关当事人,调查与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有关的情况;
(二)查阅、复制当事人与侵权活动有关的合同、发票、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三)对当事人涉嫌从事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活动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四)检查与侵权活动有关的物品;对有证据证明是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物品,可以查封或者扣押。
工商行*管理部门依法行使前款规定的职权时,当事人应当予以协助、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在查处商标侵权案件过程中,对商标权属存在争议或者权利人同时向人民法院提起商标侵权诉讼的,工商行*管理部门可以中止案件的查处。中止原因消除后,应当恢复或者终结案件查处程序。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
(年8月3日国务院令第号公布年4月29日国务院令第号修订)
第七十七条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任何人可以向工商行*管理部门投诉或者举报。
26、特殊标志管理条例
(年7月13日国务院令第号公布)
第十七条特殊标志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发现特殊标志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被侵害时,可以向侵权人所在地或者侵权行为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府工商行*管理部门投诉;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工商行*管理部门受理特殊标志侵权案件投诉的,应当依特殊标志所有人的请求,就侵权的民事赔偿主持调解;调解不成的,特殊标志所有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27、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
(年2月4日国务院令第号公布年6月28日国务院令第号修订)
第十三条对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的行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有权依法查处。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违法嫌疑证据或者举报,对涉嫌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的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询问有关当事人,调查与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有关的情况;
(二)查阅、复制与侵权活动有关的合同、发票、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三)对当事人涉嫌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活动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四)检查与侵权活动有关的物品;对有证据证明是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的物品,予以查封或者扣押。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行使前款规定的职权时,当事人应当予以协助、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28、世界博览会标志保护条例
(年10月20日国务院令第号公布)
第十条工商行*管理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违法嫌疑证据或者举报查处涉嫌侵犯世界博览会标志专有权的行为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询问有关当事人,调查与侵犯世界博览会标志专有权有关的情况;
(二)查阅、复制与侵权活动有关的合同、发票、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三)对当事人涉嫌侵犯世界博览会标志专有权活动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四)检查与侵权活动有关的物品;对有证据证明侵犯世界博览会标志专有权的物品,予以查封或者扣押。
工商行*管理部门依法行使前款规定的职权时,当事人应当予以协助、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第十四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向工商行*管理部门或有关行*管理部门举报违反本条例使用世界博览会标志的行为。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
(年12月5日国务院令第号发布)
第二十三条国家机关对台湾同胞投资企业收费的项目和标准,应当与大陆其他同类企业相同。任何机关或者单位不得对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另立收费项目或者提高收费标准。
任何机关或者单位不得向台湾同胞投资企业摊派人力、物力、财力,不得对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进行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检查、罚款,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参加各类培训、评比、鉴定、考核等活动。
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对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有权拒绝并向*府有关部门举报。接受举报的*府部门应当依法作出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二十七条各级人民*府应当对台湾同胞投资提供优质、规范、方便的服务。各级人民*府台湾事务办事机构应当做好台湾同胞投资的法律宣传与咨询、投诉受理和纠纷解决等工作。
30、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
(年6月13日国务院第41次常务会议通过国务院令第号年6月16日公布)
第六条国家对报废汽车回收业实行特种行业管理,对报废汽车回收企业实行资格认定制度。
除取得报废汽车回收企业资格认定的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报废汽车回收活动。
不具备条件取得报废汽车回收企业资格认定或者未取得报废汽车回收企业资格认定,从事报废汽车回收活动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举报。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年6月29日国务院第97次常务会议通过年7月9日国务院令第号公布)
第三十七条县级以上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违法嫌疑证据或者举报,对涉嫌违反本条例的行为进行查处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向有关生产、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列入目录产品的单位和检验机构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调查、了解有关涉嫌从事违反本条例活动的情况;
(二)查阅、复制有关生产、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列入目录产品的单位和检验机构的有关合同、发票、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三)对有证据表明属于违反本条例生产、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的列入目录产品予以查封或者扣押。
县级以上工商行*管理部门依法对涉嫌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时,也可以行使前款规定的职权。
第四十三条核查人员、检验机构及其检验人员刁难企业的,企业有权向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投诉。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接到投诉,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第四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有权向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举报。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接到举报,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32、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
(年10月10日国务院第次常务会议通过年10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号公布)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投诉汽车产品可能存在的缺陷,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应当以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向社会公布受理投诉的电话、电子邮箱和通信地址。
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应当建立缺陷汽车产品召回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汇总、分析处理有关缺陷汽车产品信息。
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汽车产品主管部门、商务主管部门、海关、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工商行*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应当建立汽车产品的生产、销售、进口、登记检验、维修、消费者投诉、召回等信息的共享机制。
33、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
(年7月4日国务院令第号公布根据年10月7日国务院令第号公布的《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法规的决定》修正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条棉花质量监督机构在实施棉花质量监督检查过程中,根据违法嫌疑证据或者举报,对涉嫌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对涉嫌从事违反本条例的经营活动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向棉花经营单位的有关人员调查、了解与涉嫌从事违反本条例的经营活动有关的情况;
(三)查阅、复制与棉花经营有关的合同、单据、账簿以及其他资料;
(四)对涉嫌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或者其他有严重质量问题的棉花以及专门用于生产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棉花的设备、工具予以查封或者扣押。
34、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
(年9月3日国务院令第号公布根据年2月6日国务院令第号《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五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认证认可违法行为,有权向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和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举报。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和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35、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年7月20日国务院令第号公布根据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法规的决定》修订)
第四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公布食品安全信息,为公众咨询、投诉、举报提供方便;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向有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信息。
第五十三条卫生行*、农业行*、质量监督、工商行*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应当公布本单位的电子邮件地址或者电话,接受咨询、投诉、举报;对接到的咨询、投诉、举报,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条的规定进行答复、核实、处理,并对咨询、投诉、举报和答复、核实、处理的情况予以记录、保存。
36、反兴奋剂条例
(年1月13日国务院令第号公布根据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年7月2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根据年9月18日国务院令第号《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违反本条例规定行为的,有权向体育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举报。
37、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年3月24日国务院令第号公布根据年4月23日《国务院关于修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决定》修订)
第五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卫生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举报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有权向本级人民*府、上级人民*府有关部门举报卫生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未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情况。接到举报的有关人民*府、卫生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有关举报应当及时核实、处理。
第五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府卫生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本级人民*府、上级人民*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受种者人身损害,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其主要负责人还应当引咎辞职;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及时查处的;
(二)未及时核实、处理对下级卫生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举报的;
(三)接到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相关报告,未立即组织调查处理的;
(四)擅自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的;
(五)违反本条例的其他失职、渎职行为。
38、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年8月3日国务院令第号公布根据年12月7日国务院令第号公布的《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年2月6日发布的国务院令第号《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第六十四条发生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被盗、被抢、丢失或者其他流入非法渠道的情形的,案发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同时报告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发生上述情形的,还应当报告其主管部门。
公安机关接到报告、举报,或者有证据证明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可能流入非法渠道时,应当及时开展调查,并可以对相关单位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配合公安机关开展工作。
39、行*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
(年7月4日国务院第42次常务会议通过,年7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四条行*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应当接受人民检察院和监察机关依法实施的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行*执法机关违反本规定,应当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而不移送的,有权向人民检察院、监察机关或者上级行*执法机关举报。
40、中华人民共和国*府信息公开条例
(年4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号公布年4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号修订)
第三十九条申请人以*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形式进行信访、投诉、举报等活动,行*机关应当告知申请人不作为*府信息公开申请处理并可以告知通过相应渠道提出。
申请人提出的申请内容为要求行*机关提供*府公报、报刊、书籍等公开出版物的,行*机关可以告知获取的途径。
第四十七条*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日常指导和监督检查,对行*机关未按照要求开展*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予以督促整改或者通报批评;需要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追究责任的,依法向有权机关提出处理建议。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机关未按照要求主动公开*府信息或者对*府信息公开申请不依法答复处理的,可以向*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提出。*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查证属实的,应当予以督促整改或者通报批评。
第五十一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机关在*府信息公开工作中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上一级行*机关或者*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投诉、举报,也可以依法申请行*复议或者提起行*诉讼。
第五十五条教育、卫生健康、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境保护、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公开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机构的规定执行。全国*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制定专门的规定。
前款规定的公共企事业单位未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机构的规定公开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机构申诉,接受申诉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申诉人。
第五十六条本条例自年5月15日起施行。
完
来源:法律法规知识
发布单位:中国工商出版社数字出版部
注重交流执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