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编者按:最近,你和家人朋友有没有收到这条提示性短信——“凡以养老服务、养老项目、养老产品、以房养老、养老保险、养老帮扶等为名骗取老年人钱财就是诈骗!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不断增加,不法分子也盯上了老年人群体。他们利用老年人辨识能力不强、渴望健康、权益保护能力弱等特点,以销售“养老产品”、代办“养老保险”、提供“养老服务”、宣称“以房养老”、组织“养老旅游”等名义进行诈骗,严重侵害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那么,针对老年人的骗局通常有哪些形式?不法分子是如何一步一步实现诈骗的?老年人要如何警惕和防范此类诈骗套路?如何提高防骗能力?中国经济网汇总了近期公检法披露的典型案例,按照常见的养老诈骗套路,以案说法,深入剖析诈骗手法,守护最美“夕阳红”。
本期咱们一起揭秘虚假养老帮扶惯用诈骗伎俩。
公检法公布的多起案例显示,不少诈骗分子打的都是感情牌。结识老人后,他们每天嘘寒问暖,拉升感情,有的甚至认对方为“干爹”“干妈”。等取得老年人的信任后,再顺势推销自己手中的“投资好项目”、“保健品”等,最终骗取老人钱财。
诈骗套路
此类违法犯罪主要表现为假借义务诊疗、心理关爱、直播陪护、慈善捐助、志愿者服务、组织文化活动等形式获得中老年人的信任后,以多种形式对中老年人实施诈骗。
案例一:“免费健康咨询”骗取信任,诈骗老年人近百万元
最高法近日发布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其中,李某涛以开展“养老帮扶”为名实施诈骗犯罪。
年2月底至10月,被告人李某涛以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北京天康通健心脑血管疾病研究所有限公司为依托,伙同杨某、贾某山、王某、张某、苏某荣等人(均另案处理)为实施诈骗组成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在北京市石景山区、丰台区等地,引诱老年人参加“健康讲座、免费健康咨询”活动,谎称贾某山、张某、苏某荣为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的专家,骗取被害人信任,并以现场看病、开药的方式,将低价购进的保健品“百邦牌天元胶囊”“百邦牌银杏丹葛胶囊”当作特效药品高价销售给被害人。
杨某、贾某山、王某等人通过上述方式,骗取翟某才等名被害人93.74万元。李某涛家属代为退缴40万元。
本案由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一审,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二审。
法院认为,被告人李某涛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伙同他人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多名被害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应依法惩处。李某涛伙同杨某、贾某山、王某、张某等十余人,为实施犯罪而组成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李某涛系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李某涛等人诈骗老年人的财物,酌情从重处罚;李某涛主动退缴部分赃款,可酌情从轻处罚。据此,依法以诈骗罪判处李某涛有期徒刑十二年,剥夺*治权利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二万元;在案扣押的人民币四十万元,按比例分别发还各被害人;责令李某涛继续退赔各被害人经济损失。
案例二:冒牌医生“义诊”,专骗老人钱财
据邛崃市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