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8日电题:关于疫苗接种的疑问,中疾控专家给出权威解答
——专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邵一鸣
作者彭丹妮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疫苗成为世界各国对抗新冠疫情的重要手段。截至2月3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重点人群接种新冠病*疫苗.6万剂次。就疫苗接种、安全性、群体免疫该如何实现等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世界卫生组织疫苗研发委员会顾问邵一鸣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作出权威解答。
访谈实录摘编如下:
中新社记者:目前,我国的接种速度与接种率符合预期吗?在全球属于什么样的水平?
邵一鸣:我国是属于快的。应该说我们国家的新冠(肺炎)疫苗研究属于世界第一*团,是第一个开始临床试验的国家,也是第一个进入三期临床的国家。
我们依据疫情防治的需要,在疫苗研发团队、国务院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疫苗专班和国家药监局的协调下,年7月份,我国是第一个批准疫苗进入紧急使用的国家。我国的较高风险人群、防治一线的队伍、海关边防还有一些重要的工作岗位,比如码头的工作人员、跟进口货物相关的人员、出国工作求学人员,从那时候就开始了疫苗的紧急接种。
应该说国家的工作安排是科学、稳妥的。因为跟世界上很多国家不一样,我国境内没有太大的染病风险。国内在去年夏天、秋天,大部分时候每天新增本土病例是个位数,极个别的是两位数。现在,我们进入到第二个流行季,全球疫情增长非常快,一天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新增病例。在那些疫情高发的国家,急需疫苗来遏制疫情增长的势头,保护他们的高风险人群,对疫苗的需求比我们紧迫。所以我们按照*府的安排,有序地进行疫苗接种,是可以应对国内防治需求的。
资料图:1月29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临时接种点内,医护人员为接种者注射疫苗。中新社记者蒋启明摄
中新社记者:有专家推断,70%的人接种新冠疫苗,在中国能够建立比较稳固的群体免疫屏障。公众该如何理解“群体免疫”的概念和意义?70%的比例是如何计算的?
邵一鸣:通过我们人体进化得来的免疫系统,能够对传染病产生预先的免疫力,然后应对感染或者它引起的疾病。传染病防控,就是三大阻断。一个叫控制传染源,把传染源找出来,隔离控制它;第二就是切断传播途径,阻断它再去感染新的易感人群;第三个措施就是保护易感人群,通过接种疫苗使之有一定的抗性,接种疫苗的、能够有一定免疫屏障的人在人群当中达到一定的比例,病*或者病菌就很难再传播了。
至于要多少人接种才能实现群体免疫,或建立免疫屏障,取决于一个病*或者细菌传播能力的强弱。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就是1-1/R0,就能算出百分比了。R0叫基本再生数,是指一个带病*的人能够传染多少人。新冠病*的R0测算有高有低,平均大概是3,就是一个人能传3个人左右,算下来(群体免疫所需接种率)就是66%。目前来看,已上市的新冠灭活疫苗,保护率大概平均有70%~80%。在运输中,可能还有一定的损耗。因此,更安全一点,人群里有80%的人接种,可以实现群体免疫屏障。
中新社记者:您觉得中国要达到70%~80%接种率目标,大概多久可以完成?
邵一鸣:实际上是受几个科学和技术因素影响的。在过去的一年中,科学界不断地在报告新冠病*二次感染的情况,说明这个病*在一部分人中(这个比例我们还很难测算出来),免疫力不是特别持久。也就是说,群体免疫的建立,既受第一批疫苗保护率到底有多高的制约,还有接种疫苗以后,免疫力能够维持多久的制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世界卫生组织疫苗研发委员会顾问邵一鸣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中新社记者蒋启明摄
中新社记者:对于疫苗(接种),这方面该给公众传达怎样的信息?
邵一鸣:我们的国民对科学、*府防疫(措施)的响应,在国际上都是属于最好的国家之一。可能会有一些百姓,考虑中国的疫苗保护率跨度比较大,还有人觉得我们使用的是比较传统的技术,灭活疫苗,它的安全性到底怎么样?
从科学上来看,恰恰这两个因素都是不必担心的。在医学上,什么样的药品和疫苗最安全是要通过临床试验的。试验的人越多,试验的时间越长,就越能证明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国家疫苗使用的灭活(技术),已使用上百年了,全人类都用过这条技术路线的疫苗,应该说是可靠的。
资料图:2月2日,北京市朝阳区一疫苗接种点门口,民众排队等候、秩序井然。中新社记者杨可佳摄
中新社记者:对于老年人这一易感的高危人群,现在国内的新冠疫苗还没有对他们开放。中国的新冠疫苗大约多久可以覆盖这一群体?
邵一鸣:我们一般做新药疫苗研究临床试验的时候,先从青壮年人开始,因为他们对新药承受能力强。不管是一期还是二期,我们疫苗专班在讨论策略的时候,以及国家新药审评的时候,都是按照这个原则要求的。只要经过第一阶段的青壮年(试验)是安全的,它就会向年龄两端的儿童、老年人扩展,样本量各组的人数都是完全一样的。
从(新冠疫苗)一、二期临床试验来看,三个年龄组最后的结果都是安全的,老年人组副作用反而更低一点。我们也注意到,国产新冠疫苗已经在很多国家被批准使用了,各个年龄组人群都在用。这说明疫苗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实际上我们国家对老年人集中的场所,比如像敬老院等一些老年服务机构,管理非常严格。所以我们老年人集中的场所很少有感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国家老年人没有处于高风险状态,他们实际上风险比一般人群要低。
中新社记者:能否介绍一下一般一支疫苗从工厂生产出来后,将会经历哪些步骤分配到各省份,运输和分配过程一般多长时间完成,比如说,以北京为例,这个分发过程是怎样的?
邵一鸣:我们国家有非常好的公共卫生系统,从中央到省、市、县,都有各级疾控中心。另外还有妇幼保健系统,还有一些专病,比如结核病、皮肤病防治系统,这些系统都可以进行疫苗接种。最近这些年,医改强基层,在社区里面建了很多的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也都可以进行疫苗接种。疫苗有专门的追溯码,整个运输、发放、使用的过程都是严格监控的,所以说老百姓可以放心,都可以就近接种疫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世界卫生组织疫苗研发委员会顾问邵一鸣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中新社记者蒋启明摄
中新社记者:过去中国覆盖面最广的一次疫苗接种您还有印象吗?有什么经验可以在这次新冠疫苗接种中使用?
邵一鸣:比如,我们过去使用的麻疹疫苗是非常好的,还有过去最强力推的天花疫苗。当时国际上有高度的共识,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推动下,经过了大概十几年到二十多年的努力,在年就把天花消灭了。人类的活动不经意地让很多物种都灭绝了,但是我们经意地灭绝的物种只有一个,就是天花病*。因为这个疾病对人类造成的死亡率太高,所以大家都害怕,可以产生高度的共识。
我们还是要做好科学教育。比如,我们国家卫生工作跟群众运动相结合,实际上就是向大众宣传,让大家都有公共卫生的概念。因为传染病的防治只有所有人都参与,人人都安全,才能保证个人的安全。
中新社记者:您认为到了今年秋冬,全球的疫情将会是怎样的局面?
邵一鸣:现在新冠疫情处在呼吸道疾病大流行的第二个年度流行季。就像年西班牙大流感,(疫情)最高峰是年初。现在的情况也是这样,但我觉得这个势头会被很快遏制住。因为现在很多国家都意识到,过去防控做得没有像中国这么到位和彻底,现在都在改进了,比如美国拜登*府的“天计划”,而且(戴)口罩已经不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这些措施再加上疫苗的大规模接种,全球的形势会往好的方向转。到时候疫情上升势头我觉得至少应该有50%的削弱。到今年夏季,不利于呼吸道疾病传播的时候,北半球稳定住,全球就能够更稳妥地应对好今冬明春的疫情防控。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世界卫生组织疫苗研发委员会顾问邵一鸣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中新社记者蒋启明摄
中新社记者:关于病*变异。之前您在采访中提到,灭活和mRNA疫苗是应对病*突变比较快的路线,对灭活来说,只要在这个病*的发酵罐当中更换种子病*就可以,您说是大概两个月。比起别的技术路线,为什么灭活更有优势?
邵一鸣:因为病*株筛选不需要很长时间,比如两周可以得到一个大致结果,整个生产周期大概是40天。mRNA疫苗也是一样的,它实际上就是在机器上合成的,(相当于)给它一张新的图纸,机器就能把这任务完成。
其他路线,比如重组蛋白和病*载体疫苗,它的工艺步骤是很复杂的,需要几十步加在一起才能完成这件事。这也是为什么先上市的是mRNA和灭活疫苗。
资料图:1月8日,辽宁沈阳,工作人员展示待接种的新冠病*疫苗。中新社记者于海洋摄
中新社记者:您怎么看病*变异对于疫苗的影响?
邵一鸣:直接的、最快的测试就是在体外把疫苗免疫后的血清拿来直接跟不同的病*株试验,测试它的中和能力。我们已经看到了抗体对英国发现的变异*株中和能力好一些,对南非发现的*株就下降了很多。当然这个数据不等于体内的疫苗保护力。
应对(办法)取决于一个地区流行的优势*株是什么。现有的疫苗对武汉早期流行的,包括意大利、法国、德国的早期流行*株都有很好的保护。(如果当地流行的优势*株发生变异)我觉得可以考虑用两价疫苗:一个是对早期流行的*株,一个是在本地已经变得比较重要的新流行*株。
我想未来新冠疫苗的发展会走向流感疫苗那样的多价疫苗。流感疫苗每年使用的是四价疫苗,就是把不同类型的变异*株放在一起来注射。我们不必恐慌,科学在不断地研究,数据也在积累,疫苗更不更新,什么时候更新,*府卫生部门会根据数据做出科学判断。
来源:中新网